调研动态

调研动态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调研动态 > 正文
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县域经济的转型应对之策
来源:|发布时间:2016-08-01 21:01:26
郡县治,天下安。在中国上千年的县域治理传统中,“劝民农桑”都是第一位的工作,县域经济成为国家发展中相对独立的单元。当前,县域占到近95%的国土面积,但县域经济却只占全国GDP的一半。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面,东中西部又存在很大的差异。在我看来,从2015年以后,县域经济面临着强大的压力,而这种压力与北上广深相比还要大,具体主要体现在县域转型、生态压力、人才流失等三方面。

 

县域转型的三大压力

 

从目前县域的发展情况来看,首先是县域经济的转型问题,其次是当地的生态问题,再者是因为县域经济欠发达导致人才流失的问题。

 

首先是转型压力。县域经济在过去多集中在低端行业,或者是高端产业当中的加工环节,受经济减速的效用最大,所以盈利、资金、生态、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。加之资金的压力,特别是银行业上收信贷的审批权限,对县域经济的压力很大。

 

其次是生态的压力。县域政府在过去三十年以GDP增长为纲,对生态环境重视力度不够,现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,地方政府需要花大力气去治理。

 

再者是人才流失的压力。县域经济要发展就需要人才,而县域经济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却越来越差。部分区域认为只要当地的交通便利,就容易吸引人才返乡,但事实有时相反。当地交通虽便利,但经济环境却不行,这是交通的便利就加快了本土人才向外流失的速度。

 

为了应对上述压力,很多县域不约而同地选择“县域电商”作为工作抓手。

 

GDP不是唯一标准

 

在行政规划体系里县是一个很好的单位节点,可通过县的单位节点来推动乡、镇、村消费和生产流通的互联网化,因此县域电商应运而生。但目前县域市场中,假冒伪劣、质次价高的问题依然很严重,普遍缺乏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能,县域电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链条,其中包括的环节很多,从最开始的培训到资金、农资,再到产品追溯、运输和销售,只有将每个环节都做好,完成物流体系、支付体系、服务体系、消费习惯的对接,把农村的消费和生产接入到互联网电商的生态系统中来。最终才能实现优品、优态、优质、优价,真正将好的产品通过互联网的渠道销售到城市或全国。

 

县域电商的第二步就是“互联网+县域”工程。“互联网+”的实现肯定不是“互联网”与“传统”的简单叠加,而是两者深度融合。传统企业融合了互联网后,将带来的是“互联网+”下的爆炸级市场,这就是产品与互联网融合带来的爆点。那么对于涉“网”未深的传统企业,也应与时俱进,利用互联网多维连接更多的商户。但是传统企业触网不仅仅是创造生机,有时候也会如履薄冰。互联网确实是在创造连接,而“互联网+”则是在连接的基础上,实现融合与跨界,创造新业态。在这过程中,它将充分优化原有社会资源配置,同时也有可能将集成某些社会资源,这样必然极大的改变中国经济、社会各领域。

 

现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二、三产业劳动生产力的28%,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31%,提高城市化比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。县域电商的使命就是服务当地主导产业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,推进城市化进程,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,而不仅仅在于增加多少GDP和财政收入。

 

重点培育主导产业

 

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,或者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,像企业也一样,也要寻找自己的竞争策略。你这个县域比另外一个县域经济发展为什么要超过他,或者说跟他有什么差异,那就要要考虑到怎么来做竞争。培育县域主导产业,不管压力再大,一个县的经济要发展,就要培育主导产业。

 

第一,一个县的经济要发展,不管压力有多大,一定要培育主导产业。从迈入全国先进县的县域案例来看,这些县域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:即城市化做得不错,乡镇城市化一般要占这个县的50%以上;农业正在转变成工业;有主导产业。

 

一个县域一般会形成一个块状经济,一个县大约100万人左右,一般一千多平方公里,一般来说一定要搞一个主导产业,或者说是两个主导产业,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,提高产品的品质。一个县只要有一个主导产业,经济就不会落后。

 

第二,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的分工。围绕当地的资源,比如说农产品加工、矿产品加工,或者吸引沿海的产业转移,不要搞太多,搞一个、两个主导产业,围绕着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,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。对于县域内的工业企业,建议企业做单打一的产品。对于县域经济内部的企业,特别是企业产品的品牌也不强势,一定是做减法不做加法。那么对于县域经济也是这样的,一定是选择1至2个主导产业,不是面面开花。

 

对于没有工业积累的县域怎么办?一般来说,根据资源禀赋,没有工业经济积累的县肯定是做农业产业化。对于后发地区来说,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,就面临供给侧改革的压力,必须有新路径和新策略,C2B(消费引导生产)就是实行供给侧改革(去产能、去库存)的最佳方案。

 

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共举

 

对于过去没有工业积累的县域怎么办?过去我们这个地方县域就没有过去的工业,一般来说第一步,没有工业经济积累的县肯定是做农业产业化,根据资源禀赋,如果没有工业积累,农业产业化是很多县域的第一选择。我们说农业县域经济的发展,要提高农民的收入,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率,就和城市化连在一起,城市化自然要做到城乡的统筹。

 

当地如果没有工业积累,农业产业化是很多县域的第一选择。农业产业化有几类,一个是做农产品的流通,第二做农产品的新加工,当然和此相关的就是县域电商。所以如果县域没有工业积累,第一就是把农产品的流通行业做起来。

 

眼下,从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现状来看,市场已经饱和,增量很难消化,而且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。因此简单的依靠增产、提价也难以实现农民的增收,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仍然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。但政府出面单纯的去号召农民不行,在职能的履行上,政府不能缺位但也不能越位,不然,政府面临的压力太大。

 

当然还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,一般来说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是农业生产力的28%,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31%。工业是一年都在运营的,这就是农业企业和工业的差距,所以农业为什么不能富人呢,因为季节造成的。

 

如果提高农业的效率与农民的收入,就要提高农产品的效率,就是怎么让城市化、让农民变成城镇的居民,农民种完农地以后不能闲着,可以去其他方面的服务业来就业,这样一来可提高整个县域的收入。

 

但是提高农业的效率需要和城市化相结合,就遇到了城市化的问题,就是县域的承载的就业能力不足,比如说县城的房子虽然便宜,卖到2000—3000元一平米,北京都卖到2万、3万,北京一般的规律是一环差1万,二环卖到6万,三环就卖5万,四环就4万。但是为什么还有好多人,特别是好多大学生还愿意到北京做个北漂呢,就是因为有就业的需求。

 

县域当地的生活成本虽然很低,但是当地的产业和就业不能承载。所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,就是需要让这些农民变成城市的居民,能随时都有工作,这就要求当地就要有就业承载能力,要把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。

上一篇:2016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
下一篇:乐亭县打造三大产业园区助推县域经济提质升级
Copyright © 2018 全国县域经济专家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1554号-1 京公网安备321311020003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