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开发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科技推广 > 项目开发 > 正文
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农民增收致富新产业
来源:|发布时间:2016-08-01 22:05:32
近年来,阳城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强劲,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,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,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。为全面了解阳城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,近期,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,深入阳城县相关单位和乡镇,选择南安阳、润城、横河等乡村旅游典型村镇,进行了专题调研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
阳城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

阳城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,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,煤炭资源枯竭后靠什么产业来接续?在深入调研,反复论证的基础上,县委、县政府形成了“一产抓蚕桑,二产抓陶瓷,三产抓旅游”的发展思路。把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,利用煤炭产业积累的财富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力度。其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。

积极探索阶段。上世纪末,阳城县委、县政府力排众议,支持皇城村依靠集团煤矿企业的资金支撑,依托皇城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,着手开发皇城相府。改善交通设施,整治周边环境,经过不断的努力,皇城相府景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,一跃成为国家5a级景区,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,标志着阳城县旅游业的发展迈出了全新的步伐。

全力推进阶段。皇城相府景区的成功开发,使阳城县看到了旅游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,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引导,煤炭企业投资建设景区,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。竹林山煤矿累计投资10多个亿开发建成4a级蟒河景区,阳泰集团斥资开发了析城山生态景区,使阳城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,三大景区布局的雏形基本形成。

整合升级阶段。随着旅游业发展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、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,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与游客个性化、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。面对这一形势,为了使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所有居民,阳城县大胆尝试,着重打造“悠然阳城”品牌。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,实施“乡村旅游、全域旅游、四季旅游、全民旅游”战略部署,实现由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全面突破。

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阳城县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8处;旅游专业村50个、农家乐1042户、农业观光采摘园13家,涉及全县15个乡镇;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企业30多个,已形成四大类、5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。2013年,获评“美丽中国”十佳旅游县;2014年被农业部、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;2016年,成为全国首批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创建单位之一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产业。

阳城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

一、找准自身优势,明确发展定位

阳城县拥有大量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.15%,被称为“天然氧吧”;古城堡、古民居、古庙宇遗存众多,且规模大、品位高,时代序列完整,被誉为“全国民居古堡第一县”;南部蟒河镇、横河镇、河北镇山区的生态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极高,在整个晋东南乃至华北地区独树一帜;以商汤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又给阳城增加了不少历史底蕴。在立足基本县情的同时,阳城县又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,明确提出了“围绕旅游做农业,围绕农民抓旅游”的转型思路,把建设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实现富民强县的主抓手,提出了建成以农业旅游、文化旅游、生态旅游为主题,以皇城相府、蟒河、析城山三大品牌景区为核心,集农业观光、休闲、度假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、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、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;并且针对不同地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工作重点。

二、统筹谋划部署,典型示范带动

阳城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,统筹农业、旅游、安监、交通等各部门的力量,成立了“阳城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”、“阳城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”,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,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,对乡村旅游工作进行统筹谋划部署。

坚持规划先行。阳城县编制了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》,提出要打造“一心四区”,实施了“美丽乡村,田园城市、产城融合、城乡一体”的发展战略。从2013年起,启动了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,制定了“一带四区”连片区建设规划。“一带”即以东起磨滩、西至董封,串珠成链的美丽乡村休闲示范带;“四区”即沁河芦苇河明清古堡区、横河析城山山地景观区、蟒河生态休闲区、县城周边郊野体验区。并明确了每个区域的发展目标、建设目标、建设重点。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方案,使产业发展步入了科学化、标准化的轨道。

实施典型示范。阳城县把北留润城片区22个村庄57.36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启动区。投资2亿元,完成了38公里的车行道、休闲道路系统建设,15公里沁河、樊溪河河道治理和5个村民活动广场的改造升级;建设了4个森林公园、9处采摘园、4个驿站、7个观景台;打造了一批大地景观以及刘善200亩经济作物示范园、郭峪15套半亩园、史山林业教育基地、大桥休闲渔园等。通过这一先行示范区的建设,带动全县上下对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共识,对建设美丽乡村充满了信心。

上一篇:襄阳县域经济“年中考”优秀
下一篇:山阳县域经济发展稳中趋优
Copyright © 2018 全国县域经济专家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1554号-1 京公网安备32131102000333号